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興基)河南省平輿縣是我國糧食大縣之一,白芝麻種植面積、總產、年出口量均居全國縣級第一位。長期以來,該縣的糧食高產穩產深受砂姜黑土低產田、白芝麻種植深受病蟲害的制約。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農學院針對中山大學河南研究院所在地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砂姜黑土和白芝麻病蟲害綜合治理的迫切需要,于10月至11月先后組織教師團隊赴平輿縣開展調研并啟動相關科研工作。
農學院姜曉謙副教授、陳昊副教授、平臺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呂樂福博士,以及博士生林立文等一行7人,利用國慶長假到平輿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秸稈高附加值利用、砂姜黑土綜合治理等調研。在當地領導的帶領和協助下,師生們先后走訪了平輿縣楊埠鎮老任村等5個村,實地勘察農田現場,詳細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田耕作與養分及農作物栽植種類等情況;開挖土壤剖面,仔細觀察土壤各個層次結構,嚴格按照層次進行土壤樣品采集和處理,為開展砂姜黑土綜合治理及中低產田修復收集第一手資料和土樣。
在土壤樣品采集過程中,姜曉謙、陳昊老師向同學們示范土壤采集方法,講解剖面觀察要點,以及砂姜黑土成土過程和機理,把專業理論與科研實踐有機結合,達到了教學和科研雙重實效。同學們紛紛表示,科學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實驗室,只有將實際調研與實驗數據統籌分析,才能夠形成真正的科研成果,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卡脖子”問題。
土壤樣品采集(來源:農學院)
農學院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教研室副主任周瀟峰副教授、陳宏鑫助理教授于11月初來到平輿縣,進行白芝麻病蟲害調研,并啟動白芝麻重要病蟲害的監測預警與發生規律研究。在當地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的帶領和協助下,兩位老師先后來到現代農業創新中心砂姜黑土綜合治理試驗田,平輿縣農科站、農業農村局、白芝麻博物館、凱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地調研,對平輿縣白芝麻種植的歷史、文化、分布、品種及其特點、種植情況、主要發生病蟲草害、產業及產品加工類型等,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和學習。
調研交流會(來源:農學院)
周瀟峰、陳宏鑫老師分別在平輿縣農業農村局和平輿縣凱豐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深入座談,重點探討了農民種植白芝麻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為害嚴重的病蟲害的種類、發生情況、防控措施,以及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團隊項目研究的切入點等。調研人員從平輿縣農科站和合作社分別采集了當地目前廣泛種植的白芝麻品種的種子和秸稈樣品,為后續深入開展白芝麻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據悉,結合兩次實地調研,農學院相關團隊已就調研和采樣獲得的信息,加快推進落實砂姜黑土綜合治理和白芝麻病蟲害研究工作。農學院也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繼續引導、推進并支持科研人員凝心聚力,為解決地方農業的“卡脖子”問題、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文稿終審:農學院 程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