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周瑩瑩、孫燕琨)為落實“中山大學青年教師科研指導計劃”,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青年教師科研指導系列沙龍,第一屆和第二屆沙龍分別由公共衛生學院(深圳)和大氣科學學院承辦。兩屆沙龍的主題是“青年教師學術成長之路”,分別圍繞公共衛生領域和醫工結合領域、大氣科學領域和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展開。
沙龍邀請了原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國家杰青凌文華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全大萍教授,大氣科學學院范紹佳教授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仁鐸教授進行經驗分享并開展交流。科學研究院橫向處相關人員、學院相關領導、深圳校區和珠海校區各相關院系的科研人員等共計80余人參加沙龍。
凌文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歷,強調青年學者要勇于創新、堅持不懈、規劃未來。他強調建立研究團隊需要有穩定的研究方向、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有層次的人才培養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全大萍教授介紹了她的學習、教學和科研經歷,強調教學工作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鼓勵青年教師要重視教學工作,打好基礎。全教授建議青年教師在選題時要選擇有基礎、有合作伙伴、符合國家需求的課題,從難選擇,開辟新方向,聚焦解決科學問題。針對標書,全教授建議從海外引進的青年教師要多研讀國內標書范本,學習中文標書的邏輯及文字表述。
范紹佳教授結合自身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從青年教師在學術成長中面臨的困惑“經驗不足、沒有方向、過于勞累”談到如何走出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研道路,建議青年教師做到“站穩講臺、找準方向、形成特色”,處理好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與家庭等方面的關系。
張仁鐸教授以其著作《科學研究的維度》拋磚引玉,從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與困境切入,結合批判性思維談及人才培養、學術成果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科學研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建議青年教師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思考、多探索。
現場交流中,專家們對青年教師關于“如何上好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等問題及疑惑作了針對性解答與指導。今后,科學研究院將持續舉辦各專業領域青年教師科研指導沙龍,為廣大青年教師搭建與學校相關領域資深知名學者溝通交流的橋梁,助力青年學者學術成長。
文稿終審:李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