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吳偉民)2024年8月9-11日,“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2024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山大學世紀華誕植物科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市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植物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進一步構建深度交叉合作平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植物科學高質量發展。3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參會人員合影
10號上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劍峰副院長主持大會開幕式,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謝道昕院士、中山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肖仕院長、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劉得勝副局長(主持工作)、深圳市光明區區政府王芳成副區長,以及深圳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李志強副主任等嘉賓先后致辭,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李劍峰副院長主持開幕式
肖仕院長首先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他簡要回顧了中山大學百年辦學歷史和植物學科的百年發展歷程,并強調植物科學研究離不開多方合作與資源共享,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們在“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的框架下攜手合作,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推動植物科學邁上新臺階,開創植物科學更美好的未來。
肖仕院長致辭
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謝道昕院士代表中國植物學會,向“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的成立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并表示:“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大灣區植物科技工作者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也必將成為我國植物科技工作者與國際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謝道昕院士致辭
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劉得勝副局長表示,非常期待各位科學家們利用好“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這一平臺,共同開拓植物科學創新發展的新空間、新領域,并歡迎大家與深圳市涉農高校、科研機構和科研平臺攜手共進,打造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農業強國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粵港澳大灣區”力量。
劉得勝副局長致辭
深圳市光明區區政府王芳成副區長表示,光明區大力支持中山大學在生物育種、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等方面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并劃撥近千畝基本農田,推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光明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現代化進程。
王芳成副區長致辭
深圳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李志強副主任表示,“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的成立,極大地促進了深圳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與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深圳作為創新之城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為植物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條件支持。相信本次會議能夠深化學者們在植物科學領域的合作與探索,共同開拓未來植物科學的科研和產業應用。
李志強副主任致辭
華南農業大學劉耀光院士作了題為“雜交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遺傳基礎”的特邀報告。劉院士圍繞雜交稻育性調控機理的科學問題,闡明了應用于三系雜交水稻育種的孢子體型和配子體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復的分子機理,解析了水稻秈粳雜交不育與親和性的分子遺傳機理,提出了“雙基因三因子互作”和“雙基因分步分化”的分子遺傳模型,實現了我國雜交水稻分子遺傳基礎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華南農大劉耀光院士作特邀報告
隨后,大會圍繞“植物前沿生物技術”、“植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進化”、“植物表觀遺傳機制”、“植物發育分子調控”、“植物信號傳導”、“植物信號感知與信號轉導”、“植物免疫分子調控”、“植物逆境適應機制”、“植物遺傳與前沿育種技術”、“植物中醫藥生物學”等10個專題,有序進行了學術報告交流。來自武漢大學的朱玉賢院士、中科院植物卓越創新中心的何祖華院士,以及來自植物科學不同領域的59位學者作了精彩報告,為與會代表展示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引發了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與深度思考。
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作學術報告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何祖華院士作學術報告
會場
經過兩天的深入探討和交流,此次會議圓滿落下帷幕。會議閉幕式由肖仕院長主持。香港中文大學姜里文教授在閉幕式上發表感言,感謝承辦單位中山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周到安排和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感謝參會代表的踴躍參與,充分肯定并祝賀青年學者取得的創新學術成果,鼓勵青年學者要“勇于面對學術挑戰,敢于創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邀請“盟友”共赴香港校園,加強粵港澳交流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姜里文教授致辭
本次學術研討會以中山大學世紀華誕為契機,為師生們搭建了一個充分交流學術思想、展示最新成果、啟迪創新思維、推動植物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植物科學家們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的新起點。今后,“粵港澳高校植物科學家聯盟“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的學術精神,持續開展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為推動我國植物科學前沿研究貢獻更多力量。
文稿終審:程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