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2月25日電(通訊員張嘉斌)為進一步促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拓展醫工學科交叉融合,2月22日,我校附屬第五醫院黨委與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舉行黨建引領下的醫工學科交叉融合交流座談會,就如何促進醫工融合發展,解決學科和臨床實際問題做了充分討論。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靳祥鵬、副院長虞志益、黨委副書記王昕,附屬第五醫院黨委書記苗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康富,副院長蘇中振、副院長肖非等院領導和醫院、學院的4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交流座談會現場
會上,苗偉書記在介紹了醫院近年來發展情況。他指出,醫院高度重視學科交叉融合,醫工交叉更是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新模式。他強調,雙方在發展理念上高度契合,在學科優勢上互利互補,希望雙方以開放共贏為目的,深入交流合作,探索解決醫療行業重大問題,實現重大醫療技術新突破,打造醫工合作的前沿陣地,更好服務社會,服務大灣區人民群眾。
靳祥鵬書記詳細介紹了學院基本情況。他強調,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四年來,秉承“紅色微電”“專業微電”“高效微電”理念,大力培養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的學科創新人才,不斷構建國家及省部級平臺。他表示,探索醫工合作新模式是深入推進學?!半p一流”建設的應時之舉。期待雙方通過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早日形成創新成果,共同為醫院及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虞志益副院長希望雙方以本次座談交流為契機,常態化開展深度交流合作,以便找準醫工融合的切入點和契合點,將學院在傳感、通信、電路主要定位和計算機等方面的先進技術,運用到醫院神經科學、腦科學等學科中,不斷激發醫院與學院間醫工融合新活力,造福更多患者。
隨后,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柯晴青教授、趙毓斌副教授、冀曉斌副教授、黃展鋒助理教授等分別介紹了光聲成像技術及應用、室內定位系統和無線感知、智能巡航軟體機器人、軟體可穿戴智能觸覺反饋裝置、新型人造器官、智能軟體醫療植入芯片、紅外成像等技術及研究進展。
附屬第五醫院蘇中振副院長、肖非副院長、龐鵬飛院長助理、李紹林主任醫師、劉飛主任醫師、畢方方主任醫師、李丹研究員、陳守登研究員、何祎副研究員等圍繞臨床業務工作,現階段已開展的研究項目等做了介紹,并從臨床應用角度出發對可穿戴設備、光電成像、無線感知等技術在超聲醫學、放射診斷、血管介入、減壓病預防、腫瘤治療等方向的合作與學院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雙方就學科交叉融合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學生興趣培養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以更好地培養具備強大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和創造力,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才。
文稿終審:附屬第五醫院 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