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地理文化演示大賽是讓3-5個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社會調查與文獻資料調查,圍繞一個專業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然后制作成PPT演示出來。這種比賽形式,與同學們往日的看書、考試不一樣,不再局限于標準答案。”——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院長保繼剛
學生搞比賽,老師掏腰包幫埋單?沒錯!前晚,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舉辦第一屆華南高校地理文化演示大賽。來自廣西、海南、廣東10所高校的學生來到中大參賽。而所有參賽隊員的交通、食宿費用與獎金,全部由該院教授捐贈的20萬本科生創新基金支付。
日前,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今后應轉變職能,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抓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任務。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院長保繼剛認為,國內大學生由于受十幾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創新能力被嚴重抹殺。因此在大學階段,改變學生一味背標準答案的學習方法、轉變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十分重要。
正是看到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中大地規學院的10多名教授自覺捐贈20萬元,建立本科生創新基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借助這次華南高校地理專業學生演示大賽,中山大學地規學院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們,還與10所高校共同研討當前形勢下,如何培養地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