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鄧麗羽)10月10日至12日,教育部部分直屬高校第二十九次工會工作會議在中山大學舉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來自全國27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和2所特邀高校的代表共一百二十余人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聚焦高校工會如何傳承中國工會百年紅色基因,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增強工會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團結引領廣大教職工在新征程中勇毅前行,為教育強國建設匯聚磅礴力量,奮力開創高校工會工作新局面。
廣東省總工會專職副主席袁子雅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廣東省工會的總體情況與特色創新工作,并期待各高校傳經送寶,助力廣東高校工會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張琪表示,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匯聚眾智、凝聚共識,為開創新征程高校工會工作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舉措,“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已經在全國全面啟動。高校又該如何服務中小企業?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分黨組書記高潔表示,“引智助企”活動“一條扁擔兩頭挑”,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搭建了場景,為企業破解技術難題、提升職工素質提供了平臺,要充分依托高校在學科集聚、科研平臺和人才儲備方面的獨特優勢,建強產業工會組織網絡,持續推動“引智助企”提質擴面,著力破解成果轉化瓶頸。讓“青教賽”和“引智助企”并駕齊驅,共同助力高校教學與科研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工會的貢獻。
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系教授何文平作《廣州在近代工人運動史上的特殊地位》專題報告,通過剖析廣州工運的歷史貢獻與樣本意義,深化了與會代表對工運歷史的認識。
在分組討論環節,各高校工會代表圍繞會議議題,結合高潔主席主旨報告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如何傳承中國工會百年紅色基因、推動“引智助企”等展開熱烈研討。
分組討論現場
與會代表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既分享了各校在服務教職工、推動工會創新方面的實踐經驗,也針對共性難點展開務實探討,為各高校工會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積極貫徹中國工會十八大的各項部署和目標任務,共同推進高校工會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教育部部分直屬高校工會工作會議于1995年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發起召開,迄今已舉辦29次,已成為教育部部分直屬高校研討交流工作經驗,互促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