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筆者近日獲悉,今年一季度“住院患者體驗和滿意監測”報告顯示,廣州市中山三院(下稱中山三院)住院總滿意度達到96%。
據介紹,“住院患者體驗和滿意監測”是中山三院響應衛生部“三好一滿意”號召而開展的活動,也是創先爭優的重要內容。評測內容涵蓋入院過程、住院期間一般服務、住院期間治療服務、病人投訴管理、環境設施與后勤服務、出院過程與出院后安排等六大方面。究竟高分是如何打出來的?
百余停車位讓給患者
床位不足讓患者頭疼。筆者在活動現場隨訪了解到,去年7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的綜合大樓,大大緩解了床位不足的問題。“綜合大樓開設了600張床位,加上蘿崗院區的600張新床位,我院總床位增加到2200張,極大方便了患者。”中山三院黨委書記李巧蘭介紹。
車位少、排隊時間長、窗口服務手續多、態度差等問題,也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得到更好解決。自2010年起,醫院教職工便把醫院內的百余停車位讓給患者,自己卻將車停到對面的天娛廣場停車場。醫院還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設了不同的服務窗口,設立預約復診制度,如慢性病患者,可通過簡易門診,先看病后掛號,兒科、婦科設有一條龍窗口。
一年364天兒科開門診夜診
針對近來頻發的醫患糾紛問題,中山三院提出“醫護人員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愛護病人”的口號,堅持建立和諧醫患關系。
以兒科為例,針對兒童感冒、發燒看病難,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中山三院兒科一年有364天堅持開門診和夜診,并在大年初一開急診。不僅如此,該院“動真格”狠抓抗生素濫用問題。
“很多小孩一感冒、發燒,就會被濫用抗生素,這不僅對小孩身體無益,還多花錢。遇到這樣的病人,只要病情提示不需要用抗生素,我們都會充分和家長說明情況。如今,兒科門診平均每處方藥不超過50元。”該院兒科主任鄒小兵表示。
死者家屬送來感謝信
一些重病患者的死亡往往易引起醫鬧。不過筆者發現,前段時間中山三院卻發生了死者家屬送來感謝信的“怪事”。
原來,一位腫瘤患者住院后,經醫院全力救治數月仍不治而亡。但家屬為感謝醫院一直以來對患者的細心照顧和關懷,特地送來感謝信。
除了醫生外,這里的護士也常被患者表揚。據悉,中山三院推行了“將護士還給患者”,一改護士“工人制”,規定每個護士管理床位不超過8個,護士所有工作都要在病床前完成,以讓患者“隨傳隨到”,這一舉措獲得了患者好評。